-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姓名:

 韩亚文    

学号:

 1049721201814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020204    

学科名称:

 金融学(含∶保险学)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经济学硕士    

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    

院系:

 经济学院    

专业:

 金融学    

研究方向:

 金融机构管理    

第一导师姓名:

 周毓萍    

第一导师院系:

 武汉理工大学    

完成日期:

 2014-11-27    

答辩日期:

 2014-11-27    

中文关键词:

 航运中心 ; 理论体系 ; 金融需求 ; 金融支持    

中文摘要:

习主席2013年7月21日考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既是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湖北“两圈一带”的重中之重,因此各方都高度重视武汉航运中心的发展。而又面临着上下游的重庆上海航运中心良好发展态势的压力,而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具有独特的航运区位优势及港口资源条件,但中游航运中心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上海和重庆。因此,新港委正在努力规划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但其建设是大工程项目且资金投入多,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研究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金融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航运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金融是经济的“心脏”,并能够对航运产业的发展提供“血液”,且可以创造很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尚处在摸索初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金融支持的缺乏是阻碍其建设的重要原因。

本文在理论上不仅是探索构建航运中心金融支持的理论体系,弥补学术界在内河航运中心金融支持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也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决策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航运中心具有外部性效应和公共财政效应,从实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归纳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金融政策方面的需求,找出阻碍其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最终针对问题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准确的理论依据,为政府和新港委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的出台提供全方位的参考。并且在最终建成之后航运中心投入使用必定造福于民,具备产业带动作用,将有很大的社会效应。

本文运用国际航运中心理论、航运金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在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定义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划详细分析了航运中心三大产业集群的具体内容,探讨了金融支持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作用机理,分析出航运中心与金融的关联度,研究出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路径,尝试构建航运中心的金融支持理论体系,以此理论依据为其金融支持政策提供参考,带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再依据国家大力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大背景,结合武汉航运中心个案分析的建设实际,针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借鉴国内外重要航运中心金融支持政策发展经验,针对性地分别对航运中心三大产业集群提出相应金融支持政策建议,为加快推进武汉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合力开发长江黄金水道。

参考文献:

[1] Darren Prokop. The Economic Impact and Logistics of the Port of Anchorage[M]. 2006.

[2] Delaware River Port Authority. The Value of a Ton of Cargo to the Area Economy Philadelphia Port Area[M]. 1953.

[3] Donald R. Davis, David E. Weinstein. Market Access, Economic Geograph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NBER Working Paper. 1988,(11)

[4] Emery, Trist. Reply to Professors van and Bramlette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D]. Doctoral Thesis. 1965.

[5] GI-TAE YEO, DONG-WOOK SO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fuzzy Process to container Port competition: Policy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J]. Transportation, 2006(33).

[6] Guido Fioretti. The Production Function[J].Physical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Applications.2007, 2,Vol (374): 707—714.

[7] J.Wurgler.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 :187-214 .

[8] K. Dabrowski. Comments on the merchanisms of the world shipping market[J].Maritime policy &management, 1981,8(2).

[9] Khalid Bichou, Richard Gray. A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or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2003(31).

[10] Li,GX, Jiao,KY, Niu,Q. Reg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Fuzzy C-Mean Clustering and Rough Set's Property Importance Theor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henna[J]. FUZZY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VOL 1 , 2009.

[11] MARTIN ASSOCIATES.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port of Baltimore[M]. 2003.

[12] Port of New York Authority. Economic Impact of the U.S. Port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M]. 1978.

[13] Rajan, Raghuram G,Zingales, Luigi.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Revisited[J]. Journal of T Financial Economics.1998, 10: 87-99.

[14] Sydney Port.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Sydney's ports[M]. 2004.

[15]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1364/10274246.html

[16] 白萌. 关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模适应性的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7] 陈汤斌.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的关联性研究[D].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 陈雪剑.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9.

[19] 丁文.打造内河一流大港,助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访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J].中国水运,2013 (9):24-25.

[20] 段峰.青岛港竞争力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1]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2] 方修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布局规划[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23] 冯朵.现代航运金融服务体系与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4] 甘爱平,曲林迟.航运金融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补,2010.

[25] 高见玄一郎著.杨世强译.世界港口史[J].中国港口,2003.6-2004.10.

[26] 韩增林.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的形成机制与布局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7] 黄少卿.金融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

[28] 计小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 (10).

[29] 李建英. 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J].经济与管理,2006,20(6):5-9.

[30] 李俊军.“区港互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筑底提速[J].中国港口,2004,145(10):19-24.

[31] 李亚军.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析及其效果分析[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32] 李子奈:中国金融需求的供给模式分析.[2009-10-28].

[33] 刘思伯. 临港产业集群对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作用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34] 刘长旭. 建设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35] 卢园. 论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金融市场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4, (1):215-216.

[36] 罗萍,尹震.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03(18):18一20.

[37] 吕靖,张明,李玖晖. 海运金融——船舶投资与融资[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8] 吕靖.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39] 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GSCI) 2010[EB/OL].[2010-06-20]http://sns. interscm. com/space. php?uid=13&do=blog&id=2094.

[40] 荣伟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合肥: 安徽大学,2014.

[41] 邵瑞庆. 国际航运船舶投资决策方法论[M].上海: 三联出版社,2006.

[42] 施树荫.稳中求进在合作中打造武汉航运中心---访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何跃明先生[J].中国港口,2008 (6):1-4.

[43] 宋丽娟. 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定位和环渤海港建设研究[D].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2007.

[44] 孙光沂.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发展战略[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45] 唐秀敏.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6] 王婷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水运管理,2010 (6):32-34.

[47] 王维宇.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分析[J].农村经济,2011:72-74.

[48] 王晓阳.大洋港城互动关系研究[J].大津经济,2009 (6).

[49] 吴晓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和政府的作用[D]上海:上海海亨大学,2004.

[50]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M].2011.

[51] 邢帅.天津港的区域经济贡献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52] 徐瑶之,吴吉义,胡玉平. 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分析[J].教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5):116-122.

[53] 杨健勇.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54] 杨良宜.船舶融资与抵押(第9册) [M]. 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2003.

[55] 尤习贵.认真宣贯《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全面加快构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J].中国交通报,2012 (7).

[56] 于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模式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14.

[57] 袁象.上海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J]. 交通企业管理,2014, (7): 9-11.

[58] 张炳汉.建设第三代港口,实现跳跃式发展[J].中国港口,2004,139(1):10-12.

[59] 张捷.当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新趋势---兼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建设[J].城市规划汇,2001,(135):72-75

[60] 张龙.天津港口与区域发展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1] 张文斌.上海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J]. 港口经济,2014, (6): 14-17.

[62] 朱慧. 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关联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

 F552    

馆藏号:

 F552/1814/2014    

备注:

 403-西院分馆博硕论文库;203-余家头分馆博硕论文库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